2024-06-25
1、洋中脊:隆起于洋底中部,贯穿整个世界大洋的洋中山系。俯冲带:俯冲板块的俯冲部分,发生俯冲作用的板块边缘部位,包括洋—陆俯冲或洋—洋俯冲的B型俯冲带和陆—陆俯冲的A型俯冲带。
2、转换断层(transform fault)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。此称为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尔逊于1965年提出。其长度可达数千公里,影响宽度可达100—200公里。断裂两侧洋中脊脊轴相对错断距离可达数百至千余公里。转换断层的存在是海底扩张说的有力证据。
3、不同板块之间的结合部位,表现为持续活动的火山带和地震带,是地球地质作用比较活跃的地区。可分为三种类型,即洋中脊代表的离散边界、俯冲带代表的汇聚边界和转换断层代表的转换边界。一般认为缝合带代表古板块的汇聚和碰撞边界,这三种板块边界主要位于海洋底或海洋陆地交接处。
4、洋中脊是高热流区,平均热流值超过3毫卡每平方厘米每钞,比洋壳其余部分和大陆平均值高出1倍以上。洋中脊还是一个地震活动带,震源深度小,震源机制解表明,发生在中脊部位的地震源是走向与中脊一致的正断作用;发生在错断脊轴的破裂带中的地震则具有走滑性质(见转换断层)。
5、板块边缘类型可分为三种类型:洋中脊代表的离散边界、俯冲带代表的汇聚边界和转换断层代表的守恒边界。一般认为缝合带代表古板块的汇聚和碰撞边界。又称生长边界,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。见于洋中脊或洋隆,以浅源地震、火山活动、高热流和引张作用为特征。
1、【答案】:ABCD在我国辽阔的海域中,蕴藏着如下海洋资源:一是海洋空间资源,包括海床、海洋水底、底土、水面及上覆空间的总称;二是海岛资源;三是海洋生物资源;四是海底矿藏资源;五是其他资源,如潮汐能、波浪能、海流能及温差能等。
2、除了生物资源,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、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。海洋资源指的是 自然资源分类之一。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。
3、水资源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,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,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。加强对海水(包括苦咸水,下同)资源的开发利用,是解决沿海和西部苦咸水地区淡水危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,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。海水淡化,是开发新水源、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。
1、大洋中脊是一条遍及全球、穿越大洋盆地、线状延伸的海底山脉(图9-21)。全球各大洋洋脊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33%,总长约为5×104km,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,顶部高出两侧洋盆底部约1~3km,脊顶水深一般为2~3km,有的甚至露出海面,如冰岛。
2、大洋中脊又称中洋脊、中隆或中央海岭,是海底狭长绵亘的高地,纵贯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洋和北冰洋,彼此相连,长达8万公里。在板块构造模式中,大洋中脊顶部标出了海底扩张轴线,属分离型板块边界。它既是巨大的海底地形单元,也是最重要的海底构造部分。
3、狭长延绵的大洋底部高地,一般在海面以下,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-4公里。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,称中央海岭,或称大洋中脊。在四大洋中有彼此连通蜿蜒曲折庞大的海底山脊系统,全长达80000多公里,像一条巨龙伏卧在海底,注视着波涛滚滚的洋面。
4、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,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、成因相同,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。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、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。中洋脊可分为三段,分别位于大西洋、印度洋和太平洋。 大西洋的洋脊位置居中,走向与大西洋东西两岸大体平行,呈S形展布,称为大西洋中脊。
5、洋中脊,又称中央海岭。它是一个世界性体系,横贯各大洋,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底山系。从北冰洋开始,穿过大西洋,经印度洋,进入太平洋,逶迤连绵约8万余千米,宽数百至数千千米,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。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,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比。
6、中洋脊又名大洋中脊、中隆或中央海岭。隆起于洋底中部,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,为地球上最长、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。在太平洋,其位置偏东,称东太平洋海隆(海岭)。大西洋中脊呈“S”形,与两岸近于平行,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。印度洋中脊分3支,呈“入”字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