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9-26
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:农业:改变灌溉技术,废弃大水灌溉、自流灌溉,推广喷灌、滴灌技术;改变作物品种,种植耐寒、耗水量少的作物;减少农药、化肥的使用。工业:工业用水重复使用、循环使用;降低生产降水,提高利用率;污水处理,达标排放。
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,最具潜力的措施之一是开发利用以往被视为不可用的水资源。例如,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海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。此外,深入开发和采集地下水,以及探索极地冰川的利用,也是将不可用水转化为可用水的重要途径。 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和重复利用水资源。
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通过推广节水农业技术,提高农业用水效率,减少农业用水量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发展低耗水、高附加值的产业,减少对淡水的需求。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 通过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,将更多的淡水引入缺水地区,改善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。
开发不可用水资源,如海水淡化、地下水开发和采集、以及利用两极冰川等,将不可用水转化为可用水资源,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。提倡节水意识和实施节水措施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。加强水环境保护,防止水资源污染,因为水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,探索开发非传统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。例如,海水淡化技术、地下水的开采以及极地冰盖的利用均具有巨大潜力。将原本不可用的水资源转化为可用水资源,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策略。 提倡节约用水和水的重复利用,通过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。
1、我国海水淡化的成本已降至4-7元/立方米,苦咸水淡化成本为2-4元/立方米,且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。 专家预测,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成本将高于海水淡化,显示出海水淡化的成本竞争力。 几种淡水获取方式的单位成本比较显示,海水淡化尤其是苦咸水淡化的成本具有竞争力。
2、南水北调成本甚至可能高达20元/立方米;而海水淡化,尤其是苦咸水淡化,随着技术进步能耗降低,成本已降至4-7元/立方米(海水)和2-4元/立方米(苦咸水),如天津和河北的实例显示,具有竞争力。
3、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蒸馏、冻结、反渗透、离子迁移和化学法等方法。尽管海水淡化过程能耗较高且成本昂贵,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。 有预测指出,海水淡化可能在21世纪成为一种新兴的水产业,生产淡水的新方式。然而,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,海水淡化的成本仍然较高。
4、海水淡化成本4-5元/吨。中国已建和即将建成的工程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60万吨/日,从政策规划来看,未来十年内行业市场容量有5 倍以上的成长空间,前景较为乐观。淡化海水成本已降到4-5元/吨,经济可行性已经大大提升,考虑到未来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,以及策扶等因素。
5、简单说一下,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热法,膜法和化学方法三大类。 1热法:多级闪蒸、多效蒸发、压汽蒸馏和冷冻法; 1 多级闪蒸装置受到海水结垢和腐蚀的限制,但是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淡化方法。 2 低温多效蒸发利用低品位的热源作为加热蒸汽以及可以用廉价材料,因此其制水的成本低。
6、美国有资料认为,远程调水超过40公里,成本将超过海水淡化。对于海水淡化,能耗是直接决定其成本高低的关键。40多年来,随着技术的提高,海水淡化的能耗指标降低了90%左右(从24kwh/m3降到9kwh/m3),成本随之大为降低。
将纳米黑金放在水面上,就能迅速将表面的水蒸发。经过研究,用该材料净化后的水质。已经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,也就因此,开设了光热海水淡化技术的新领域。《科学》期刊还为这门技术进行专题报道。将它评价为 “可以为世界解渴的新水纯化技术”。